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流域水事
安徽日报:“十三五”以来,我省不断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做好科学治水兴水“大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18 来源:安徽水利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王弘毅

水是生命之源。维护水生态、保障水安全、防御水灾害,必须做好“水文章”,科学高效地治水兴水、管水护水。

“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防御水旱灾害,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推进“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水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一批工程接连上马:

“十三五”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十四五”投资规模超6000亿元

一项项水利工程开建,一次次河道治理实施,一个个大型灌区建设……伴随着安徽“水利网”的日趋完善,水利设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应日益凸显。

据初步统计,“十三五”期间全省已累计完成水利投资2101亿元,是“十二五”的近2倍,其中中央投资46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30%,省级投资336亿元、比“十二五”增长110%,以引江济淮等17项国家重大水利工程为重点,一批大江大河治理和区域水资源配置骨干水利基础设施加快推进,2016年、2017年和2019年我省水利建设受到国务院激励表彰。

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铺开。引江济淮工程全面开工,淮水北调工程、下浒山水库全面建成,江巷水库、月潭水库基本建成,牛岭水库、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加快建设,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工程开工建设,至2019年底全省新增供水能力16亿立方米。

全面补齐水利短板。实施10个主要支流治理项目、34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75座重点易涝区排涝泵站、1617座病险水库加固和57个县区基层防汛预警体系建设,重点河段和区域防洪除涝减灾能力明显提升。

推进农村水利建设。持续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在全面完成“5588”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基础上,2018年启动实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完成年度治理面积836万亩。加快实施淠史杭、驷马山、茨淮新河等7个大型灌区和71处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改善灌溉面积633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6亿公斤。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十四五”水利建设继续发力,投资规模约6000多亿元。其中,继续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

如围绕“国家水网”工程,建立完善以皖北为重点的安徽水网工程,特别是针对去年我省严重伏秋冬连旱,谋划了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淮河以北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项目,自2021年起,逐步启动引江济淮二期北送干线及配水工程、临淮岗枢纽综合利用工程、驷马山滁河四级站干渠一期工程和引江济淮二期中合肥、滁州引水工程等单项工程建设,有效破解江淮分水岭地区、淮河以北地区干旱缺水局面。

一股暖流惠泽民心:

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群众喝上“放心水”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的核心指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事关民生。如何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是水利建设的重大民生任务。

我省立足精准、综合施策,按照现行标准,我省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十三五”以来,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1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6亿元、省级投资26亿元、市县投资68亿元。到2019年底,全省共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8396处、覆盖5044万农村人口。

贫困人口饮水问题,事关脱贫攻坚成效。“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部门把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水利脱贫攻坚的第一任务,优先实施农村饮水安全精准扶贫项目,在2018年底全部解决规划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的基础上,先后组织开展“回头看”、大排查、再排查等专项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实现894万人通自来水,农村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通过增添除氟设备、更换滤料、进行水源置换等措施,全省共解决645个村214万人饮水型氟超标问题。

动态监管确保饮水安全工程高效稳定运行。我省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发“供水服务卡”,省、市、县三级水利部门设立农村饮水监督电话,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公开供水服务电话,提高农村饮水监管水平。建立完善供水应急预案,对因灾导致部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受到影响的,采取寻找水源、联网并网、拉水送水等措施,妥善解决受灾群众吃水问题。对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极端天气影响、水厂管理服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饮水问题,持续加强监督,及时督促整改,确保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

一泓碧水潺潺流淌:

科学治水管水护水,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唯有下大力气保护水资源、呵护水生态,“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才会跃然眼前。“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坚持治水、管水、护水并行,水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水是宝贵的资源,必须节约使用。“十三五”以来,全省水利系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用水量年均增长率控制在0.7%。用水效率逐年提高,修订《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2020年万元GDP、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预计将分别比2015年降低35.2%、26.1%。实施《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16-2020年)》,有36个县(市、区)完成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节水型企业208家、省级节水型公共机构161家、省级节水教育基地25家,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河长湖长,是管水护水的直接责任人。我省通过河湖长制,构建了党政领导负责、部门密切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治水管水护水新格局。目前,全省共设立河长5.3万名,湖长2770名。

治理大江大河,保护生态环境。我省贯彻落实长江大保护,实施长江岸线保护与利用清理整治行动;持续开展淮河干支流整治提升,加强重点城市河段、淮北重要支流和湖泊治理管护,实施淮河突出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清理岸线违建项目26处,治理问题311处;实施新安江河湖长制提升工程,系统推进“十大工程”建设,新安江安徽段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实施巢湖综合治理攻坚战,强化石臼湖、菜子湖、天河等跨省跨市重要湖泊管护。

截至目前,通过岸线利用整治、固体废物排查、水库垃圾围坝整治、河湖采砂整治、河湖“清四乱”、河湖违法建设问题排查整治等专项行动,我省重要江河湖泊水质持续向好,河湖生态环境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