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浙江日报:新安江水库泄洪背后的浙江治水“秘笈”
发布时间:2020-08-06 来源: 浙江日报  浏览次数:

今年梅雨季,钱塘江流域遭遇史上最强梅汛,新安江水库创下多项“历史最高”:库区降水量、水库水位、闸门开启数、泄洪水量4项纪录。泄洪173小时,总出库水量高达33.9亿立方米,给钱塘江下游造成的压力也是史无前例。一时间,新安江水库泄洪牵动全国网友关注。

在今年这场钱塘江流域性洪水中,浙江最大限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浙江省综合防汛抗洪能力增强:充分运用水文监测数据、加强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在这次新安江水库泄洪的背后,究竟有着多少不为外界知晓的秘密?

水库泄洪作用几何

水库泄洪,往往被认为是引发下游地区洪灾的主要原因,真是如此吗?

这场洪水“来得急”,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徐弘晨对此深有体会。作为新安江水库调度专家会商组成员之一,徐弘晨的任务就是24小时监视水库水位的变化。

7月7日凌晨5时,新安江水库开启3孔的5小时前,徐弘晨发现入库水量发生“突变”。“凌晨4时的入库流量是1920立方米/秒,5时增加到了3680立方米/秒,我当时就感到不妙,提高了警觉,果然6时就一下子增加到了9990立方米/秒。”徐弘晨说,所有数据归结到一点:新安江库区降雨量正在骤增,水位以每小时近0.1米的速度在上涨。

如果说,前期新安江库区的降雨只是“温吞水”,那么这一天的降雨简直就是“加速跑”,导致水库直接“吃饱”,到了必须加大开闸泄洪的时刻。这也导致今年新安江水库的泄洪孔数变化加快:7日10时开启3孔,12时开5孔,16时开7孔,8日9时史上首开9孔。

当闸门开启之时,一波碧绿的秀水喷涌而出,刷新了很多人对于新安江水库的认识——旅游时被叫做“千岛湖”,发电时被称为“新安江水电站”,泄洪时原来还有一个名字“新安江水库”。

当年,为什么选择在新安江造水电站?新安江电厂运行维护部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卢江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百废待兴,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极度依赖火电,为了国家电网安全,滩多、水急、落差大的新安江边上来了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建成了这个中国首座“自己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力发电站。

对于钱塘江下游地区来说,新安江水库不止于发电,更是拦蓄洪水的“镇水重器”和供水的“大水缸”。

老一辈人说,自古以来,每逢多雨的夏季,交汇的新安江、兰江、富春江便常常在建德、桐庐、富阳一带引起水灾。在新安江水库建成前,泛滥的洪水曾几度冲毁沿江房屋、淹没农田和造成人员伤亡。新安江水库另外一个重要作用是:当钱江潮顶着海水溯江而上,水库便加大泄水发电力度,顺流而下的淡水流有力地顶住了咸潮入侵,冲淡咸水,确保杭州自来水公司的取水口附近氯离子浓度保持正常水平。

时隔多年之后,很多人开始淡忘了这个水库的意义所在。“如果没有新安江水库泄洪,下游是不是不会被淹?事实正好相反,如果没有新安江水库,下游只会变成一片汪洋大海。”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很多人对泄洪的误解,新安江水库恰恰为下游织就了一张防汛安全网。

记者从水利部门调来了两组数据,对比看看新安江水库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今年梅雨期间,新安江水库库区降雨量1047毫米,是常年梅雨量(328毫米)的3.2倍。从7月4日8时到14日15时,新安江水库总入库水量39.1亿立方米,最大拦蓄水量23.82亿立方米。

另外,在梅雨期第八轮强降雨期间,新安江水库坝址最大入库流量2.3万立方米/秒,该时段洪水与兰江洪水叠加后,富春江坝址洪峰流量将达到2.5万立方米/秒,而实际上,经过新安江水库的拦蓄作用后,新安江河段洪峰流量降至7700立方米/秒,这意味着三分之二的洪峰被水库拦下,新安江水库的削峰率达67%。

如果没有新安江水库,强降雨叠加上游兰江下泄的流量,新安江下游将出现一片汪洋。在新安江水库拦蓄之下,各地遭遇的洪水等级直线下降。对桐庐来说,相当于由100年一遇的洪水削减至10年一遇以下,富阳也由50年一遇以上降低至10年一遇以下,萧山闻家堰、闸口水位由50年一遇以上降低至10年一遇左右。

洪峰叠加怎么化解

一座座水库,是抵御暴雨洪流的中流砥柱;一次次调度,更是确保江河安澜的主心骨。

陈志刚是省水利厅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也是本次钱塘江流域水利工程调度专家组的组长。这个专家组由省水利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气象局、华东电力调控分中心、杭州市防指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说起这次新安江水库开闸泄洪的173个小时,最让他紧张不安的就是分析预判开启9孔之后带来的各种风险。

如何泄洪?什么时候泄?泄多少量?这背后大有讲究,需要统筹考虑上下游水情雨情、未来雨势发展态势及下游救灾情况等各种因素。“泄洪量过大,会加重下游灾情,也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流失;泄洪量过小,会增加大坝安全风险,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陈志刚说。

在洪水面前,需要科学调度、精准控泄,这好比“十个指头弹钢琴”。手指头协调得好,钱塘江沿线城市错峰过境,平稳过关;协调一旦出岔子,洪水漫堤,水淹城市,后果不堪设想。

为了尽量减少新安江水库泄洪的影响,省水利厅防洪调度专家组动态分析了171种开闸及关闸方案,研究提出57种调度方案,提出优选建议。同时结合流域内各地地降雨预报,对流域内其他水库进行了提前调度。比如在新安江水库泄洪之前,富春江电站和分水江水库早已开始开闸放水,尽可能地腾空库容“肚量”。

位于桐庐的富春江电站,是一座17孔大坝,新安江和兰江交汇后并入富春江,经过富春江水电站大坝流向桐庐城区、富阳和杭州城区。富春江水电厂运行分场副主任程翔说,他们很早就开始在准备,从6月20号开始,闸门就没有全关过。

“这也是蛮难遇到的,我们的正常蓄水位为23米,这次提前让水位下降到了22米以下运行,就为了上游泄洪之后能承受住更大压力。”程翔说,刚开始新安江水电站的泄洪大约占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二来自兰江,但在新安江7孔泄洪后,新安江与兰江水量各占一半。

7月9日21时,钱塘江兰溪站水位达到警戒水位(28米),钱塘江2号洪水在兰江诞生。“如果新安江、兰江和分水江同时汇入富春江,这个洪水的总流量可能达到2万立方米/秒以上,一些堤防标准不高的地方如桐庐老城区、富阳城北街道都有可能被淹,这是我们当时做的最坏打算。”省防指办副主任王春来说。

幸运的是,这一幕最终并没有出现。

在兰江洪峰出现之前,新安江水库已经变9孔泄洪为7孔泄洪,出库流量较之前减少了2100立方米/秒;同时,之前一直持续放水的分水江水库正式闭闸,关紧这个“水龙头”直到洪峰过去,避开了新安江水库泄洪和兰江洪峰叠加的危险。

“虽然这次是浙江史上最大流量的泄洪,但整体上没有出现特别大的险情,这离不开全流域‘一盘棋’的思想,加强钱塘江流域内其他大中型防洪水库群科学调度”。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利用梅雨强降雨间歇期,根据上下游情况,尽快降低库水位,腾出防洪库容;在强降雨来临时,大中型水库关闸全力拦洪。

光新安江水库泄洪期间,湖南镇水库、白水坑水库、横锦水库、南江水库、分水江水库等22座大中型水库共拦蓄洪水27.8亿立方米,其中仅衢州市湖南镇水库就拦蓄洪水2.3亿立方米。

“当然,我们也从这次洪水中看到了短板,比如对于新安江泄洪的控制手段相对较多,而兰江流域洪水却很少有好办法。”王春来反思说,关键所在就是缺少像新安江水库这样的大型控制性水利工程。

记者了解到,这个难题已经引起重视,正在逐步推进解决。最近,位于钱塘江源头衢江流域开化县干流马金溪上,开化水库工程已完成可研审查,并开展可研评估,预计今年有可能正式动工建设。“开化水库工程可以从源头上对兰江流域的水位进行控制调节,这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与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省水利厅计划处副处长许江南说。

三江汇聚如何避险

很多水利工程平时不起眼,但在关键时刻却发挥出了“大能量”。

在今年的钱塘江流域性洪水中,桐庐是影响最大的下游城市之一。“自富春江水库1968年建库以来,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水情。”桐庐县林水局总工程师陈界华说,桐庐面临新安江、分水江、兰江三江洪水叠加,防汛压力最大。

地处富春江、分水江交汇口,“水患”一直是桐庐人心中的痛。翻开《桐庐水利志》,新中国成立后桐庐遭受过两次特大洪水。

根据最初的推断,今年水情可能超过当年,桐庐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员转移,2.7万人连夜撤离,全县严阵以待。

在桐君山南桥的桥墩上,钉着3块铜牌:“警戒水位11.50米”“保证水位12.30米”“历史最高水位16.92米,1955年6月22日”。从7月7日开始,这里的水位迅速上升,警戒水位很快被淹没;7月8日22时05分,桐庐桐君山水文站的最高水位,最终停留在了12.24米,距离保证水位还有0.06米,这让桐庐人长舒了一口气。

除了全流域“一盘棋”的科学调度,沿岸堤防建设也向上筑起了“安全网”。桐庐县江南镇窄溪村紧邻富春江,地势低洼。7月8日晚上,洪峰安全通过窄溪,村里预备的3艘救援冲锋艇和各类防汛物资,都没派上用场。信心来自于江边坚固的大堤,“石槛大堤,路堤结合,高出村子很多,很坚固”。村党委书记沈雪炎说。

近年来,桐庐分别将分水江、富春江防洪堤标准,由原来的5年至10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和50年一遇。2008年至2012年,富春江干堤加固一期工程实施,河道整治42公里,新建堤防13.65公里。2012年开始实施二期工程,总投资5.3亿元,堤防加固总长16.98公里。加固后的分水江、富春江大堤,成为抵御洪水的忠诚卫士。

“原来,富春江流量达到1.2万立方米/秒,我们桐庐就很紧张了。现在,即使如1.45万立方米/秒的流量通过,我们依然能安然无恙。”桐庐县林水局一名工作人员表示。

堤坝能力的提升,对于这次防御钱塘江流域性洪水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在建德,我们同样找到了答案。

过去,建德是洪涝灾害的频发区,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区块地位的日益提高,洪涝灾害损失呈加重趋势,防洪排涝形势严峻,迫切需要建立起包括堤防、排涝泵站等工程的防洪体系。在上世纪90年代,建德修建了新安江城防工程,当时设计行洪能力是5500立方米/秒。后来,通过新建、加固防洪工程和新安江综合保护工程,行洪能力达到了8000立方米/秒。“这相当于可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这是我们防御新安江水库泄洪的重要底气之一。”建德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成刚说。

钱塘江沿线安全度汛,这正是浙江省大力加快水利工程建设的硕果。“十三五”期间,浙江深入推进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启动实施钱塘江流域主要江河和中小流域治理、河湖库塘清淤,加强干流堤防加固工程建设,着力补齐干堤防洪上存在的突出短板,完成钱塘江干流堤防加固建设370余公里,完成投资约152亿元,干堤防洪达标率提升至82%。

据统计,截至目前,浙江已建成干堤及金华江、浦阳江、曹娥江等主要支流堤防1260千米,其中50年一遇及以上526千米,20年一遇577千米。(记者金梁、方臻子,7月28日第7版刊发,转载2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