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央广网:浙江通报今年梅汛情况:41万人受灾 经济损失38.4亿元
发布时间:2020-07-28 来源:央广网  浏览次数:

20日上午,浙江举行2020年防汛防台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梅汛情况。

今年梅汛期,浙江连续遭遇九轮强降雨过程,新安江水库水位创历史最高水位,建库以来第一次开9孔泄洪,浙江省防指首次启动钱塘江流域防汛Ⅰ级应急响应。截至7月18日,杭州、绍兴、衢州、丽水等4个市17个县(市、区)受灾较重,据初步统计,共有41.0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3.53万公顷,倒损房屋310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38.4亿元;其中钱塘江流域沿线的淳安、建德、桐庐、富阳等4个县(市、区)、79个乡镇14.2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占总损失的57%。全省因灾死亡3人,同比下降70%。

浙江省防指办常务副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赵孟进介绍,今年梅汛主要特点一是入梅早,出梅迟,梅雨超长超量。5月29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雨期50天,比常年偏多20天,列1951年以来梅雨期第6位。全省平均雨量548毫米,其中浙中北达633毫米,为1951年以来历年梅雨量第一位。苕溪、杭嘉湖东部平原主要江河站点高水位运行时间长,浙西、浙中北地区山体土壤饱和度高,防汛压力大。

今年梅汛期出现多轮降雨影响,雨区反复重叠。先后出现9轮较大范围强降雨,梅雨带南北来回摆动,前7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浙西和浙中北地区,山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高,第8轮和第9轮强降雨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地区,流域性洪水风险等级高。全省防御工作重心从前期浙西、浙中的小流域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防御到后期浙北地区流域性洪水和次生灾害防御并重。

新安江水库创历史最高水位,钱塘江流域性洪水防御是一场硬仗。在第8轮强降雨期间,新安江水库水位持续上升,最高水位达108.39米,超历史最高水位108.37米(1999年6月29日),新安江水库建库61年来首次开启9孔泄洪。浙江省防指首次启动钱塘江流域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全力应对钱塘江流域性洪水。

出梅以后浙江将进入台风多发期。据介绍,下一步,浙江将做好出梅后的防汛救灾工作。一是全力打赢太湖流域防汛防洪硬仗。受强降雨影响,太湖水位持续上涨,已超过4.65米的保证水位,20日8时水位4.73米,超保证0.08米,太湖流域防汛是浙江继新安江流域防汛之后的又一场硬仗,防汛工作丝毫不能松懈。二是抓好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风险管控。加强钱塘江流域、苕溪流域等长时间高水位运行堤防的巡查排摸,及时发现和处置隐患。三是严防局地强对流天气引发次生灾害。出梅后,强对流天气增多,局地强降雨极易引发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强化点对点指导,切实抓好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防御。四是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保证防汛安全的前提下,坚持蓄泄并举,科学调度雨水资源,加强塘堰水库蓄水,积极主动做好抗旱准备,全力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

同时,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是做好灾情核查评估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开展灾情核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灾情数据的核定工作。二是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分层分类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落实补助资金,强化倒损房恢复重建,年底前确保所有受灾群众都有安全住所。三是抓紧修复基础设施。按照灾后3日内基本恢复通讯、通电、通路的要求,指导各地及时抢修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同步有序开展防疫、消杀、清淤等工作。此外,还将全面复盘总结梅雨应对工作;做好迎战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记者李佳、曹文君,7月20日报道,转载4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