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媒体聚焦
中国经济网:福建泉州:谱写水土流失治理“奏鸣曲”
发布时间:2020-09-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

日前,记者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桂阳乡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区,一路上,山林掩映、层林叠翠,目之所及皆是一幅幅秀美生态画卷,清风拂过,暑气尽散,心中不禁升腾起一股对水利人的敬佩之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土流失治理便是这一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多年来,福建泉州对水土保持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谱写了一曲生动的水土流失治理“奏鸣曲”。

坚持示范带动培育先进典型

多年来,泉州市有序推进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德化、永春、南安3个县(市)先后荣获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县),安溪县在全省率先成功创建了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

这与泉州通过培育典型形成示范带动息息相关。

据悉,安溪县变崩岗为水保生态区、经济作物区、工业开发区、生态旅游区的崩岗治理经验,永春县集美观、实用、生态的清洁小流域建设经验,南安市生态袋治理矿山水土流失等等成功治理经验,为泉州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提供典范,并多次在全国、流域机构、全省水土保持工作会上作为典型推广。

在典型示范工程引领下,泉州市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来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万亩,2019年全市水土流失率下降到11.05%,提前超额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自2018年福建省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考核以来,已连续2年获考核优秀等次。

水保激活动能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村是典型的半山坡农业村,由于历史原因,水土流失严重。几年来,在水土办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水土流失治理,现在水变清了,岸变绿了,房前屋后美化、绿化,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村子的发展后劲也更足了。”永春县石鼓镇吾江村支部书记苏荣德由衷地说。

吾江村,曾是永春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乡村之一,上世纪80年代末,该村通过种植麻竹治理水土流失,取得了成效。近年来,吾江村主动对接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封山育林、营造水保林、崩岗治理和生态护岸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进行综合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打造“山水田园·绿野吾江”,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人居环境。

吾江村的变化是泉州因地制宜养山保水开展水土治理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泉州以“生态宜居兴业富民”为目标,将水土流失治理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开展治理工作,增加资源的利用率和承载力,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优化乡村生态空间。

几年来,泉州市水利部门实施生态修复、造林补植治理113万亩,坡耕地水土流失面积7.3万亩,治理崩岗373个,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124条,先后创建永春县锦斗镇洪内村、德化县桂阳乡涌溪村等省级水土保持生态村,构建农村绿水相间、绿带成网、绿环村庄的水保生态网络体系。

坚持效益拉动打造民生水保

生态与民生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泉州市围绕水源和农田保护、山洪灾害防治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努力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综合效益。

崩岗治理是卓有成效的主要抓手之一。它就是将原来沟壑纵横的破碎山坡或整治成梯田、台地种茶种果,或植树种草披上绿装,或摇身蜕变为富有活力的工业园区。

安溪县官桥镇仙都崩岗群治理是泉州崩岗治理的一个生动缩影。这里原是一个省级崩岗治理项目点,政府利用财政资金对沟壑纵横、土柱林立的崩岗进行削坡,整成台型地块,再把治理的“半成品”承包给园林大户,打造成一个以现代新型农业为基础,集培训教育、旅游观光、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也解决了崩岗治理工程的后期养护维护问题。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眼下炎炎暑热悄悄褪去,水土流失治理项目现场却依然热火朝天。

2020年,泉州市以实施中央、省级水土流失治理项目为重点,以安溪、南安、永春、德化等县(市)为主要抓手开展治理攻坚,扎实推进全市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目前,泉州市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8.64万亩,完成投资1.157亿元,超额完成省、市下达年度水土流失治理任务。(记者李卫红、陈文贵,9月14日报道,转载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