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太湖要闻
【水利报头版头条】一盘棋谋划 高标准协同——太湖流域着力构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保障格局
发布时间:2020-11-26  浏览次数:

中国水利报ppp.png

□本报记者:席晶 尤珍

日前,一场聚焦“协同治水再深化”的主题活动在长三角核心示范区启动。这片肩负着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试验田”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实施太浦河共保联治江苏先行工程,对补齐示范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太浦河后续工程全面实施,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意义。

在11月14日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要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

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带的太湖流域,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在治水、管水、兴水,扎实推进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中做了哪些探索和尝试?又将创造怎样的未来?

先行先试 打造幸福河湖示范样本

一条东西走向的太浦河,串联起太湖与黄浦江;太浦河的南北两岸,分布着江苏吴江区、浙江嘉善县和上海青浦区三个行政区域。

这里的人们比邻而居、隔水相望,自古以来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发展相融、水脉相连。

如今,这片区域被共同命名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自2019年11月以来,示范区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肩负起践行新发展理念,打破行政隶属和边界,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等重要使命。

苏浙沪三省市集中力量、积极探索创新,水利部门也第一时间联合启动示范区水利规划编制,以高标准、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引领示范区涉水事务有序发展。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会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协调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水利部门深入开展研究分析,编制完成《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水利规划》,提出构建与示范区一体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河湖生态水网布局,打造长三角美丽河湖新样板。

新的规划,以淀山湖、元荡、汾湖为主体打造生态绿心,建设“安全、贯通、生态、宜人”的世界著名文化生态湖区;在湖泊沿岸构建整体贯通的环湖生态廊道,形成绿色开放的滨水公共空间;结合防洪除涝和水资源配置工程布局,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风景道、绿道、蓝道布局相衔接,营造水城融合、蓝绿交织的水生态空间,形成践行“生态价值与创新经济新高地”的标杆河湖载体;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打造一批具有田园水乡风光和生态水韵特色的水美乡村示范样板……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中“核心的核心”———“江南水乡客厅”正面向全球征集设计方案,高颜值、最“江南”的“绝世风景”值得期待。结合“水乡客厅”建设,水乡湿地、桑基鱼塘、江南圩田三个展示园的水网整治和水系整治将先行推进。

让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是什么模样?这里的实践或将率先给出答案。

融合互动 破解跨界河湖协同治理难题

南北走向的施家堰,东岸是上海,西岸是浙江。这样的浙沪界河,仅在浙江嘉善县与上海金山区之间就有34条。

水的流动特性决定着治水管水不能“各扫门前雪”。2019年3月,嘉善县水利局与金山区水务局签订备忘录,正式建立毗邻地区界河保洁合作机制:两地成立交界区域水环境联防联治联席工作领导小组,实现预警预报、处置协商、信息互通。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牵引下,太湖流域各地积极联动,协作机制不断完善,协作力度不断加大。

太湖局充分发挥流域机构的职能,把推动太湖各级湖长、出入湖河道河长之间协作联动作为重要举措,建立完善太湖淀山湖湖长协作等机制,推进跨区域“手牵手”合力治水,探索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生态合作。

此外,太湖局积极探索促进上下游、左右岸融合、融通的议事沟通和执行机制,创新建立了环太湖城市水利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组织两省一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太湖6个市(区)人民政府及水利部门协商解决治太重点、难点问题;牵头建立太浦河水资源保护省际协作机制,组织开展太浦河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巡查,对太浦河锑浓度超标进行实时监测、预警,联合应急处置;开展“清剿水葫芦,美化水环境”联合整治专项行动等。

但总的来看,河湖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扭转,要取得新的进展,加强长三角区域深层次协调合作仍需突破。

“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化流域协同治理打下基础并提供了示范样板。打开网页,太湖流域重点站点的水位、流量、水质等10类信息一目了然,太湖流域内87个自动监测站的监测数据实现实时共享。平台打破了长期以来,地区、行业间不能充分共享水环境治理信息的壁垒,可以为长三角区域实现生态保护一体化提供更准确翔实的信息。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体制机制创新,太湖局牵头建立的“水利、环保部门涉水信息共享机制”无疑是一次“破冰之举”。今年5月,基于共享平台打造的“突破‘数据孤岛’瓶颈,构建水环境共保联治新格局”案例入选《长三角区域合作创新案例集》。

扎实推进 全面落实协同治水行动方案

太湖流域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地区和发展“引擎”,肩负着落实新发展理念、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率先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使命。

但现实情况是,地区间仍存在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目标、定位、标准、治理进程不一致,设施布局、处置需求、排放要求等方面各有短板,传统体制下“条块分割”导致行业、部门间协同力度不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重复建设、数据共享不充分等问题,将直接影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仅半个月后,太湖流域苏浙沪皖四省市、长三角示范区的水利“当家人”,在太湖局的组织下齐聚上海,讨论通过《太湖流域支撑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利工作行动方案》,为水利切实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出谋划策。

这一方案,提出了实现“洪涝无虞、水源无忧、湖清水秀、生态宜居、诗韵江南”的愿景目标,围绕谋划顶层设计、补齐设施短板、推进联合管控、强化资源管理、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人水和谐典范等,明确了50项具体工作,并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沟通协调、拓宽筹资渠道、营造良好氛围等方案实施保障要求。

对此,太湖局局长吴文庆表示,希望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建立起流域、区域的协同治水机制,充分凝聚流域各地的治水合力,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水利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和河湖水域联合管控,努力推动太湖流域成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行动方案》既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十六字’治水思路,又充分结合长三角水利一体化工作实际,目标明确,任务清晰,措施有力。”上海市水务局局长徐建认为,这一举措对促进太湖流域水利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水利厅总工程师王军说:“协同治水行动方案必将有力推动长三角水利一体化发展,也为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供了行动指南。”

座谈会取得高度共识。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说,推进一体化高质量治太是水利人的共同使命、共同任务、共同追求,迫切需要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水治理体系,尤其是完善跨界水事纠纷协商机制,健全一体化管理保护模式,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协同治水效能。

“加速美丽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级,充分发挥新时代河流和水利工程的生态、经济、文化等多元价值,确保一江清水入太湖。”浙江省水利厅厅长马林云表示。

目前,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已经行动起来,以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安全为目标,凝聚治水合力,加快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创新水利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强化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和河湖水域联合管控,努力推动太湖流域成为水利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幸福河湖建设样板区、协同保护治理先行区、智慧水利引领区、水利改革创新新高地。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乘着区域一体化的东风,太湖局与流域相关省市正着眼于流域一盘棋整体谋划,构建流域区域联动协作、融合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的水利协调发展新格局。期待太湖流域早日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