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站点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视点
吴浩云等:太湖流域片合同节水管理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05-20 00:00 浏览次数:

    摘要:党的十九大将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把节水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合同节水管理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重要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税务总局《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合同节水意见》)对合同节水管理进行了总体部署和具体设计。

为积极探索南方丰水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新举措,大力推动合同节水管理,本文在调查太湖流域片省(市)政府推动合同节水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典型项目案例分析,总结了合同节水管理实践初步成效与经验,梳理了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太湖流域片省(市)政府层面合同节水管理推动情况

    1.《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明确要求推进合同节水管理

    2016年出台的《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提出,江苏省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培育、扶持和发展节约用水社会组织,引导公众广泛参与节约用水活动。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支持节约用水服务机构依法开展节约用水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认证等服务。2017年,南京市试点合同节水管理,采取竞争性评选方式选择首批6个试点项目,每个项目每年给予5万元的专项资金奖补,用水户须与节水服务机构一次签订3年合同,每年合同节水管理总量不低于2万m³,且用水综合单耗年均降低不少于4%。此举打破以往节水靠政府推动的单一运行方式,有利于推动节水长效机制建立,实现社会资本、政府、用水户多方共赢。

    2.浙江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抓节水

    2015年,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浙江省水利厅和浙江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印发《浙江省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暂行办法》,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水管理。其后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的通知》,要求用水人数多、用水规模大、人均用水量超定额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在节水型单位创建工作中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同年,湖州市长兴县积极实施学校等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在政策上鼓励相关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本单位的节水工作,同时加大资金支持。

    3.上海市积极探索高耗水行业合同节水管理新模式

    《上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逐步研究制定推行合同节水工作方案,拟重点在公共机构、高耗水工业行业和高耗水服务业推进合同节水工作。2017年,上海市积极研究制定推行合同节水工作方案,重点在电子芯片、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等高耗水行业推进合同节水试点工作。金桥经济开发区作为国家生态园区及上海市节水型工业园区,近几年先后开展了系列节水示范项目,推进企业间中水梯级利用、企业冷却设施循环水利用效率综合监管等,2017年开始合同节水管理模式。

    4.福建省将合同节水管理纳入法规和行动计划

    2015年施行的《福建省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提出,福建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推广合同节约用水管理模式。201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合同节水”,积极推进“市场主导、政策引导”的节水市场服务机制,培育一批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通过第三方合同节水服务模式,重点在高耗水工业、服务业、高等院校和公共管网改造等部门行业优先开展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二、太湖流域片合同节水管理典型案例

    1.浙江省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合同节水管理

    浙江省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现有在校学生和教职工3800人,2012年总用水量15.46万吨,支付水费33.60万元,合同节水服务企业深圳大能公司是专业节能科技型企业,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约定为效益分享型模式。工程所需的设备、技术及后续服务均由节水服务企业承担,华盛中学无需资金投入,仅在节省的水费收益中分成,即能获得节约用水中减少支出、节省维护开支等效益,以节水收益的一部分作为节水服务企业的服务报酬。项目建设周期为2013年6-8月,履行期及项目维护为2013年9月-2023年8月共10年,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供水管网压力调控,地下水管网监察,查漏补漏,用水终端改造、维护、保养等。

    改造后该校年总用水量7.72万吨,年节水量8.74万吨,节约水费16.60万元,综合节水率达到49.46%。节水服务企业投入技术改造资金62.40万元,按照合同预计受益133万元。节水效益明显,超出有关单位预期,其模式得到省领导肯定。

    2.福建省福州市城市供水漏损治理

    2016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城市供水漏损治理作为国内首个窄带物联网(NB-IoT)规模商用承接项目,试点区域为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先期开展老仓山(盖山西路以东)区域城市供水漏损治理合同节水管理。区域范围为81.5k㎡ 、300多个小区、12万台分户水表,片区日均供水量为38.65万吨,日均漏失水量为7.94万吨,管网漏损率达到37.64%。按2016年福州市自来水销售价格1.7元/吨计算,一年经济损失约4927万元。

    合同节水服务企业智润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较强的先进技术应用能力。项目内容包括分区方案设计、建立树形结构、漏损治理平台建设、计量仪表安装、漏损分析、漏损检测定位等工作,以实现对漏损区域进行持续评估、降低管网漏损率。项目预期到2020年将漏损率下降到12%,直接经济效益3356万元。根据投入比例分享节水效益,由第三方检测机构每月核定《管网漏损率降低率结算表》后付款。

    3.其他案例

    上海济辰水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开展了“三井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智慧水务建设、日月光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智慧水务建设”项目,合同期5年,主要内容为改造水表及软件开发,合作方式为前期的硬件和系统开发费用由甲乙双方各承担50%,系统建成后乙方向甲方按月发送用水分析报告及各种用水异常报警,并提供用水数据分析、系统运维与升级。甲方每半年向乙方支付增值服务费。

    三、太湖流域片合同节水管理实践初步成效与经验

    1.初步成效

    (1)减少用水量,经济效益显著

    浙江省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改造,综合节水率49.46%,年经济效益达到16.60万元。福州市仓山区老仓山片区预计至2020年管网漏损率可降低至12%,累计节约水量约6205万吨,节水直接经济效益达10549万元。随着管网漏损治理项目实施范围进一步扩大,效益也会更加显著。

    (2)运营维护高效,节省管理支出

    采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工程实施后合同期内用水单位的节水管理将由节水服务企业全权负责,包括用水监控、管网监测、防漏查漏和用水终端设备的维护更新等,可实现运维高效,大大节省用水户的管理支出。节水服务企业通过自动先进的技术设备,以保证正常用水方便和不降低用水舒适度为前提,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3)应用节水新技术,助力实现智慧水务

    福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漏损治理项目的成功实施,有效降低了管网运行压力、管网漏损水量、管网破损率以及管网供水能耗等,同时又是节能环保、“互联网+”、先进物联网和云技术项目在水务管理中的成功应用。上海市具有高科技技术的节水服务企业实施的智慧水务建设项目,将有力推动智慧水务建设进程。

    2.主要经验

    (1)强化责任考核,政策先行,资金保障

    浙江省长兴县多措并举,全力开展合同节水管理。一是强化责任考核,2015年与相关责任单位签订责任状,推进合同节水管理工作;二是推行政策管理,出台《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抓节水的通知》,在政策上鼓励相关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本单位的节水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在县级水资源专项资金中拨款40万元用做推广合同节水的补助资金。长兴传媒集团等也相继开展了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浙江省分管领导高度重视长兴县的实践经验,并在全省宣传推广。福州市政府支持自来水公司与节水服务公司紧密合作,政府负责公共管网改造,节水服务企业负责节水技术和资金投入。上海市主管部门积极了解用水单位与合同节水服务企业需求,促成对接合作。

    (2)突出市场主体,服务多元,互利互惠

    作为市场主体的节水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节水服务合同,为用户提供节水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水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大大降低了供水单位节水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显著降低了用水费用支出。先期开展的合同节水项目,突出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体现了节水服务企业服务多元、及时和高效,实现了利益分享和互利互惠,推进了节水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四、建议

    1.加大国家和省级试点示范力度,完善配套政策

    为落实《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需要加快推进试点示范和推广。太湖流域部分地区已先期启动了合同节水管理配套政策探索,但主要在市县级层面,合同节水管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全社会对其实质了解不多,试点和推广尚在起步阶段,配套政策、激励措施、工作模式等尚在建立健全和探索中,需要国家和省级层面大力推进和突出合同节水试点工作,做到“两手发力”,将基于市场机制的合同节水管理与政府节水管理密切配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合同节水产业政策、财务政策和相关管理要求,形成规模和影响。

    2.突出合同节水市场主体地位,健全市场机制

    合同节水管理的市场主体是用水单位与节水服务企业。公共用水单位、工业企业等不同用水单位,其节水潜力、节水技术集成、资金投入规模、期望收益、投资风险等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建立有利于合同节水管理的市场机制,加大政府引导和财税政策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基于市场机制的合同节水管理体系、标准技术体系、节水服务产业链,促进合同节水市场机制的发育,促进节水工作的新跨越。

    3.突出公共机构合同节水要求,加强示范引领

    近十年,太湖流域服务业用水从14.2亿m³增加到22.2亿m³,年均用水增长率4.6%,远超其他行业的年均用水增长率。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是服务业用水的重要组成,也是国家推进合同节水管理的优先领域,需要细化公共机构节水评估要求,将节水责任分解到公共管理机构责任人,彰显公共机构在节水工作中的表率作用。针对公共机构在实行合同节水管理中存在的内生动力不足、财政支付不顺、有效模式缺乏等问题,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指导,推广典型模式和示范案例。浙江省公共机构合同节水管理起步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进一步推进中需要落实严格的节水考核责任,并逐步推广到非公共用水机构中。

    4.健全考核指标,突出节水考核

    节水指标和相关工作任务已纳入各级政府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和河长制六大任务中,当前,流域片省(市)政府对于合同节水主要在政策层面初步响应,小范围试点尝试,尚未大规模推动,离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尚有较大差距。建议进一步融合河长制考核评估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在“十三五”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实施方案基础上,积极争取优化并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和创新核查,突出节水考核要求,促进各省(市)特别是水资源承载能力较低的地区节水水平的提升。

 

(本文转载自“节水护水在行动”于2019年1月2日发布的文章。

来源:《中国水利》杂志2018年第5期

作者:吴浩云  秦忠  孙志  徐进


太湖水利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