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太湖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指导推进上海绿色城市水土保持建设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超大城市“两山”转化的创新路径。目前,上海市已初步建成涵盖5大新城、45个街镇和中心城区的“45+X”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形成3个独具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与典型案例。
超大城市“两山”转化首次破冰
2024年底,太湖局组织召开太湖流域片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工作机制首次协调会议,明确将推进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近期重点任务,2025年要实现案例落地省级全覆盖。经指导推进,2025年3月22日,浦东新区以“森兰湖生态清洁小流域4.7公顷区域水上运动及附属设施3年经营权”为标的,完成上海市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通过持续引进多种高附加值水上体育产业反哺生态水域养护,标志着上海在推动“两山”理论实践上迈出关键第一步。
“两山”路径创新实现突破
为量化优质水土保持生态产品筑巢引凤的引流效应,太湖局水保中心牵头开展上海奉贤区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发展价值实现路径研究,于2025年4月18日通过水利部、中国水科院、复旦大学等权威专家评审,首次创新构建了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发展价值评估模型,科学量化了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与地方经济指标的响应关系。5月8日,庄行镇郊野公园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业化协同开发协议正式签约,打造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的新模式。
“两山”转化多元融合机制率先构建
元荡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要跨界水体,承载着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的战略使命。在太湖局的协调推进和技术服务支撑下,2025年11月11日,青浦区区域办、发改委(金融办)、水务局、检察院与文旅集团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元荡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文旅集团同步发布《水土保持生态产品培育与价值实现资金管理办法》,首次构建了“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市场驱动、司法护航”的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突显了以国有企业作为生态资源统一运营与价值转化的核心主体,深化拓展了公益诉讼与生态修复补偿的司法协作机制,在企业层面率先构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投入循环机制,构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发展新格局。
下一步,太湖局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会同太湖流域片各省(市)按照“十五五”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任务,不断推动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高品质、高颜值”向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高价值”转化,加快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