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太湖流域水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太湖研究院”)在南京举办2025年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此次会议是太湖研究院成立以来,首次聚焦青年科技人才举办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月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得到了太湖研究院4家发起单位的积极响应,来自太湖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12位青年科技骨干齐聚一堂,围绕太湖及河网水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流域区域城市洪涝灾害防御、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等流域治理的关键、热点和难点问题,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交流碰撞创新思想。会议正值2025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召开期间,吸引众多水利学者现场观摩与交流。会议学术氛围浓厚,报告内容精彩纷呈,现场掌声不断。
此次会议研讨成果丰硕,在流域防洪除涝方面,青年学者们深入探讨了圩区演变对洪涝格局的影响、平原河网协同治理、城市内涝微观机理以及基于场次事件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损失精准预估,为提升流域韧性安全提供了科学支撑。在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方面,交流内容涵盖了从水体营养物响应机理、生态清淤范围科学论证,到蓝藻监测预警体系构建、水土保持监测思路创新,并借助空天地协同技术提升遥感监测能力,形成了对太湖水问题从源头到末端、从地上到天上的系统化研究格局。在数字孪生建设方面,会议交流了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与多场景应用实践,展现了流域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方向。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会议分享了针对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总结与思考,为将流域优良生态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可操作、可推广的实践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
朱月明强调,太湖流域处于国家改革开放前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水利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同时提供更广阔舞台。目前,流域治理仍面临严峻挑战,防洪除涝安全方面,当前流域防洪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仍不协调,城市内涝治理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在水环境水生态安全方面,无论是蓝藻、水污染治理、生态清淤还是河湖生态修复,相关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与国家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在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化仍有较大空间,需要太湖研究院4家发起单位进一步协同攻关。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朱月明强调,要运用好太湖研究院4家发起单位的力量,紧密围绕太湖流域的治理管理现实需求,加强跨单位、跨学科的协同研究,形成攻克关键难题的合力。要充分利用好水利部太湖流域浅水湖泊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太湖流域水治理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鼓励青年科技人员依托平台,开展更前沿、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与技术探索。
会上,太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朱月明,太湖局原一级巡视员吴浩云,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唐海峰,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总工、大数据与智慧水利研究中心主任范子武为12位青年报告人颁发证书。
来自太湖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